- 空气质量:
- 全国覆盖:实时发布 338 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AQI 指数、PM2.5/PM10 浓度、首要污染物等数据,支持按城市或区域检索。
- 预警预报:联合中央气象台发布未来 5 天空气质量预报,标注沙尘、臭氧污染等风险区域(如 2025 年 4 月上半月西北地区可能出现中至重度污染)。
- 地表水与饮用水:
- 水质自动监测:展示全国重点流域、湖泊、水库的水质类别(如 Ⅰ-Ⅴ 类)及高锰酸盐指数、氨氮等关键指标,支持按流域或省份筛选。
- 饮用水水源地:公开 31 个省(区、市)地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,标注超标项目及整改情况。
- 土壤与地下水:
- 污染防治:发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、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,支持查询重点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。
- 试点数据:部分省份(如江苏、浙江)公开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试点项目进展。
- 年度报告:
- 生态环境状况公报:综合分析全国及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,涵盖大气、水、土壤、生态等要素(如 2024 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比例达 87.9%)。
- 统计年报:发布环境统计数据(如污染物排放总量、环境治理投资),支持下载 Excel 或 PDF 格式文件。
- 专项报告:
- 应急监测:针对突发环境事件(如化学品泄漏、核辐射)发布现场监测快报,附污染扩散模拟图及处置建议。
- 国际履约:公开 **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**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** 等履约监测数据,支持跨境环境数据对比。
- 国家级文件:
- 法律法规:收录《环境保护法》《大气污染防治法》等法律文本,标注修订时间及重点条款。
- 部门规章:发布生态环境部令(如《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》),附政策解读。
- 技术标准:
- 监测方法:公开水质 / 空气 / 土壤监测分析方法标准(如 HJ 828-2017《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》)。
- 仪器标准:发布环境监测设备技术要求(如 HJ 93-2013《环境空气颗粒物(PM10 和 PM2.5)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》)。
- 环保设施开放:
- 预约参观:通过 “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小程序” 预约参观总站实验室,了解环境监测仪器原理、数据质控流程(如 2025 年新增北京、上海等 3 家开放单位)。
- 科普活动:定期举办线上直播(如 “世界环境日” 主题活动),讲解 PM2.5 监测、生物多样性评估等技术。
- 数据可视化工具:
- 地图服务:提供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电子地图,叠加污染源、监测站点等图层,支持 “热力图”“趋势分析” 等功能。
- 移动端应用:
- 空气质量发布 App:实时推送城市空气质量预警,支持 “污染来源分析”“健康建议”(如臭氧高值时段减少户外活动)。
- 微信公众号:绑定后可接收定制化环境数据推送(如家乡城市空气质量变化)。
- 技术培训:
- 在线课程:开设环境监测技术实操培训(如 2025 年 “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培训班”),附课件下载及考试认证。
- 线下研修:联合高校、科研机构举办监测技术研讨会,发布实验室能力考核计划(如 2025 年水中 pH、CODMn 等项目考核)。
- 设备认证:
- 适用性检测:公布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适用性检测结果(如 2025 年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设备检测报告),支持企业选型参考。
- 首页:
- 数据直达:顶部导航栏设置 “空气质量”“地表水”“土壤” 等快捷入口,实时显示全国 AQI 指数及重点城市排名。
- 热点推荐:滚动展示最新政策(如 2025 年《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》)、应急响应动态(如某省化学品泄漏事件监测进展)。
- 专题栏目:
- “数据服务”:提供历史数据下载(如 2015-2024 年全国 PM2.5 浓度变化)、API 接口申请(支持企业集成环境数据)。
- “公众参与”:汇总环保设施开放预约、环境信访渠道(如 12369 热线)、在线举报入口。
- 资源中心:
- “监测报告”:分类存储年度公报、专项评估、技术白皮书,支持关键词检索。
- “标准规范”:按领域(水、大气、土壤)整理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,附文本下载。
- 数据查询:
- 高级检索:在 “数据服务” 栏目选择 “时间范围”“监测要素”“行政区划”,批量导出 CSV 格式数据。
- 对比分析:利用 “地图服务” 叠加历史数据图层(如 2020 年与 2025 年 PM2.5 浓度对比),直观展示环境变化。
- 政策跟踪:
- 订阅通知:在 “政策法规” 栏目点击 “订阅”,通过邮件接收新标准发布、法规修订等提醒。
- 解读学习:查看政策解读文章(如《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(试行)》解读),理解标准修订背景。
- 数据时效:
- 实时数据:空气质量每小时更新,地表水数据每日更新,土壤数据按季度或年度发布。
- 延迟说明:部分偏远地区(如西藏阿里)数据可能延迟 1-2 个工作日,建议结合地方生态环境局官网查询。
- 信息验证:
- 官方渠道:最终数据以 “生态环境部” 或 “地方生态环境局” 公示为准,第三方平台可能存在误差。
- 版权声明:官网数据及报告禁止商用,需引用时需标注来源及 “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版权所有”。
- 健康出行:通过 “空气质量发布 App” 查询目的地污染情况,规划户外活动时间(如避开臭氧高值时段)。
- 环保监督:通过 “在线举报” 提交污染线索,附照片及定位信息,参与环境治理。
- 合规管理:下载行业排放标准(如《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标准》),对照完善污染治理设施。
- 科研合作:申请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,用于学术研究或商业分析(需签订保密协议)。
- 决策支持:利用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报告,制定区域污染防治方案(如京津冀 “十四五” 空气质量改善计划)。
- 应急响应:调用污染源监控数据,快速定位污染源头,部署处置措施。
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官网以 **“数据权威、服务多元”** 为核心,为公众、企业、政府提供一站式环境信息服务。其核心价值在于:
- 数据整合:全国环境监测数据 “一张网”,覆盖多要素、全流程;
- 技术引领:发布前沿监测技术标准,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;
- 公众参与:通过开放平台、科普活动提升环保意识,构建共治共享格局。
使用建议:
- 日常查询:优先使用移动端 App 或微信公众号,便捷获取实时数据;
- 深度需求:通过官网 “数据服务” 栏目申请定制化报告,或参与技术培训提升专业能力;
- 政策跟踪:关注 “政策法规” 栏目,及时了解环境管理新动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