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覆盖超 8000 种食物:
- 包含日常食材(谷物、肉类、蔬菜、水果)、加工食品(零食、速食、调味品)、特殊膳食(婴幼儿食品、保健品)等,每项标注 热量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膳食纤维、维生素(A/B/C 等)、矿物质(钙 / 铁 / 锌等) 共 18 项核心营养指标。
- 例:
- 鸡蛋(100g):热量 144 千卡,蛋白质 13.3g,脂肪 8.8g,胆固醇 585mg,维生素 D 2.4μg
- 可乐(100ml):热量 43 千卡,碳水 10.6g,钠 12mg,含糖 10.6g(无蛋白质、脂肪)
- 数据权威来源:
- 主要依据《中国食物成分表(第六版)》及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》,加工食品数据同步企业公示营养标签(如包装食品 “营养成分表”)。
- 多维度检索:
- 支持食物名称搜索(如 “鸡胸肉”“燕麦”)、营养素反查(如 “高钙食物”“低 GI 碳水”)、分类浏览(按 “谷薯类”“水产类”“零食类” 等 20 + 分类)。
- 特色功能:“相似食物对比”(如对比 “糙米” vs “白米” 的膳食纤维含量,辅助选择更健康食材)。
- 饮食记录与评估:
- 注册用户可创建 “每日饮食日志”,输入摄入食物及重量,自动生成营养摄入汇总表(对比 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” 推荐值,标注超标或不足项目)。
- 例:若某日钠摄入达 3000mg(远超推荐值 2000mg),系统会高亮提示 “钠超标 50%,建议减少盐、酱油摄入”。
- 特殊人群适配:
- 提供减脂 / 增肌 / 控糖 / 控血压等场景的饮食建议,例如:
- 减脂人群:推荐 “低热量 + 高蛋白” 食物组合(鸡胸肉 + 西兰花 + 糙米饭),估算每日热量缺口。
- 糖尿病患者:标注食物 GI 值(血糖生成指数),优先推荐 GI<55 的食物(如燕麦、苹果)。
- 营养知识科普:
- 内置 “营养百科”,解读常见问题(如 “胆固醇高是否需完全禁食鸡蛋?”“如何通过饮食补铁?”),附权威文献引用(如《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》研究结论)。
- 健身与体重管理:
- 计算每日热量摄入(如目标 1800 千卡 / 日,通过查询 “牛排”“全麦面包” 等食材热量,搭配均衡餐单)。
- 追踪蛋白质摄入(增肌需 1.6-2.2g/kg 体重,如 70kg 男性每日需 112-154g 蛋白质,可通过鸡胸肉、鸡蛋、蛋白粉组合满足)。
- 慢性病饮食控制:
- 高血压患者:查询食物钠含量,避免高盐食物(如腌制品钠含量>500mg/100g)。
- 痛风患者:筛选 “低嘌呤” 食物(如鸡蛋、黄瓜),规避动物内脏、啤酒等高嘌呤食材。
- 家庭膳食规划:
- 为儿童 / 老人定制饮食(如儿童需补钙,推荐牛奶、豆腐;老人需控糖,推荐低 GI 水果)。
- 计算孕期营养(如孕中期需额外补充铁 4mg / 日,可通过瘦肉、菠菜摄入)。
- 营养师 / 健康管理师:快速调取食物营养数据,生成个性化饮食方案(如为客户设计一周食谱)。
- 食品行业从业者:对比竞品营养成分,辅助产品研发(如开发 “低卡高蛋白” 零食)。
- 极简查询体验:
- 首页搜索栏直接输入食物名称(支持模糊搜索,如 “牛” 可联想 “牛肉”“牛排”“牛油”),点击即可查看详细营养表。
- 移动端适配:手机浏览器访问时自动优化布局,支持 “一键复制” 营养数据(方便记录饮食日志)。
- 数据可视化:
- 营养成分以图表形式呈现(如热量、脂肪占比饼图),直观对比不同食物营养结构(如 “油条” vs “全麦面包” 的脂肪含量差异)。
- 数据准确性:
- 生食材数据误差≤3%(基于实验室检测),加工食品数据与包装标签一致(企业公示后 48 小时内更新)。
- 特殊说明:“可食用部分” 标注(如香蕉 100g 指去皮后可食用部分,带皮重量需用户自行估算)。
- 局限性:
- 未覆盖 “自制混合菜肴”(如 “番茄炒蛋” 需手动累加番茄、鸡蛋营养值)。
- 不同烹饪方式影响营养(如油炸食品脂肪含量比水煮高 3-5 倍,需用户额外调整)。
- 隐私与合规:
- 无需注册即可查询基础营养数据,注册用户饮食日志仅存储于个人账号(符合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规范)。
食物营养成分查询网以 **“精准数据 + 场景化应用”** 为核心,成为健康饮食规划的实用工具。其优势在于:
- 数据全面:覆盖从天然食材到加工食品的全品类,满足日常饮食查询需求;
- 功能实用:支持营养反查、饮食评估及特殊人群建议,兼顾普通用户与专业场景;
- 权威可靠:核心数据源自国家膳食标准,更新及时,适合作为饮食决策参考。
无论是控制体重、管理慢性病,还是学习营养知识,该平台均能提供高效支持。建议搭配 “中国居民膳食宝塔” 使用,确保饮食多样化与均衡性。